English

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为何空缺

1998-01-22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前身为1955年国务院设立的“中国科学院奖金”,这一奖项在我国科学界具有崇高的地位,它反映的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。以往的一等奖获奖者就包括李四光、陈景润、唐敖庆、王淦昌、梁思成等大师级人物。

然而进入90年代,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却在1991年和1995年两次出现空缺,1993年、1997年也都只有一项一等奖。一等奖获奖数从1989年前占获奖总数的5.8%下降到0.94%。原因究竟何在?

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研处1997年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调查。没有一位科学家认为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过严。一等奖减少了只能说明我国基础研究水平下降。

科学家们认为,造成基础研究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有:鼓励基础研究的政策环境不令人满意;国家资金投入强度不够;科研工作中存在短期行为;国家在基础研究中缺乏有效组织管理;有水平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人员过少。从获得一等奖项目的投入来看,除了纯理论研究外,大部分项目的投入都在100万元以上,可以说投入巨大。目前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大多是短期项目,真正基础的不多。据统计,一等奖第一研究者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64.7岁,仅有2人在60岁以下。其中4位科学家获奖时已不在人世。如果说文学家和艺术家成名于身后是社会和公众的责任,那么科学家只能“含笑九泉”,则值得科技管理部门深思。

(《人民日报》98.1.17任建民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